在经济学当中,商品这个概念主要是指,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这里面需要注意两点:
第1点就是它是劳动产品,第2点就是它是否用于交换。
同学送给你的生日礼物,是商品吗?
不是,这是赠送,不是交换。
我现在手里用的手机,是商品吗?
不是,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
交换已经完成了,就不再是商品。
所以是否用于交换,这个“用于”很重要。
市场上待售的就是商品,交易完成后就不是商品,如果你手里的东西不再用了,你可以把它挂在二手市场上去卖,那么它又成了商品,因为它又用于交换了。
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的第1个属性是使用价值,这是它的自然属性,它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衣服是用来穿的,食物是用来吃的,这都是它们的自然属性。它们能满足人的某种需求。
但是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商品的本质属性是价值,这也是它的社会属性。
很多人区分不了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概念。
使用价值,就是它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属性。
而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关键词是“劳动”。也就是说:劳动创造了价值。
举个例子来说,一件衣服200块钱,一个手机3000块钱。为什么手机的价格比衣服的价格要高呢?是因为手机它凝结了更多的人类劳动,它的价值更大,所以它的价格更高。
付出的劳动越多,价值越大,价格也就越高,付出的劳动越少,价值越小,价格也就越低。
在经济上,我们把价值的大小称之为价值量。
换句话来说,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所付出的劳动量来决定的,
那么劳动量如何来衡量呢?劳动量一般来靠劳动时间的长短来衡量。
劳动时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某个生产者生产一件商品所用的劳动时间,另一种是,所有的生产同类商品的生产者的平均的劳动时间。
我们把前者称之为个别劳动时间,后者称之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跟整个社会生产的条件以及劳动强度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人们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发展趋势是越来越短,也就是社会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
举个例子,比如现在手机的价格是越来越便宜了,刚开始手机生产出来时叫“大哥大”,其价格都在1万元,而现在新型的智能手机价格也就是在5000左右。这就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价格越来越来便宜,功能越来越多。
总结一下,商品的价值量,也就是商品价值的大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社会劳动生产率来决定的。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商品的价值量减少,进而决定商品的价格降低。
所以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是: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决定商品的价格。
商品价值的实现
我们接着回到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上。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但是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消费者购买商品,就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我买衣服就是为了穿,我买食物就是为了吃,就是为了获得它的使用价值。
而商家卖商品就是为了实现它的价值。
所以在交易的过程当中,消费者付出了商品的价值(钱),从而获得了商品的使用价值,而商家让渡了商品的使用价值,获得了商品的价值。
实现商品的价值,是商品生产者的直接目的,也就是说它的根本目的是盈利。
我们知道,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只有交换了,才能实现它的价值。也就是说交换是商品价值实现的途径。
在古代物物交换的时代,表现为两种商品直接交换,也就是它们的使用价值直接相互交换。我有一把斧子,你有两只羊,我需要你的两只羊,你需要我的斧子,这样咱们两个直接交换就可以了。
但是在货币时代,就表现为,商品要先与货币交换(卖),然后再拿货币与另外一个商品进行交换(买)。
货币成为商品交换的媒介,这就是商品流通。
用公式来表示就是:商品——货币——商品
马克思把“商品——货币”这个阶段称为“惊险的跳跃”,因为商品只有卖出去,才能实现其价值。商品生产者的劳动付出才能获得回报,他才能生存、发展下去。
在货币时代,商品价值的实现具有不确定性。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商品的质量、性能、市场的需求、商品的价格、营销策略、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心理等等。
现在随着网络交易平台、移动支付等电子商务形式的产生和发展,商品价值的实现变得容易。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做电商、网络直播带货的人越来越多。
对企业生产的启示:
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最理想的状态是是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物美,是从商品的使用价值来说的,就是质量好;价廉,是从商品的价值来说的。
所以,企业要生产出物美价廉的商品,既要提高商品的质量,又要降低商品的价格。
原文标题:商品标准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商品的社会属性和根本特征介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yyangsong.com/dianshangbaike/4108.html
免责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电商工坊」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