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宝宝在学会行走后,大小便也需要训练,而在没有训练会前,纸尿裤便是宝宝的生活必需品,关乎着卫生健康。在购买时,爸妈们或许并没有认真研究纸尿裤与尿不湿哪个适合自己的宝宝,区别在哪?对于肌肤娇嫩的baby来说,选购质量过关贴合肌肤特性的纸尿裤是感受父母关爱的重要一步,那纸尿裤的作用是什么、如何选购及使用,爸妈们完全清楚了吗?一种抛弃式的尿裤。以不织布、纸、绒毛浆、高分子吸水树脂等材料制成。有幼儿专用与成人专用两种。最新研发的环保可循环再用的纸尿裤,以玉米纤维、大豆纤维或荞麦纤维提炼的原材料制造。纸尿裤的用户群体主要有婴儿与成年人两大类。纸尿裤能为婴儿提供一个更加卫生的生长环境,因为它比传统尿布更能减少粪便中细菌的传播和污染。
纸尿裤和拉拉裤的区别
腰部有无松紧
纸尿裤和拉拉裤最明显的区别就是一个腰部没有松紧,一个腰部有松紧,纸尿裤粘合处在小腹,而拉拉裤粘合处在大腿两侧。
能否自由穿脱
拉拉裤是训练裤,它像小内裤一样可以自由穿脱,而纸尿裤一旦穿上,想要脱下来比较麻烦。拉拉裤一般是宝宝周岁之后使用,宝宝会走之后,大小便也需要训练了,那么拉拉裤就比较方便,就相当于给宝宝穿了一个棉内裤,既可以达到训练的目的又防止了宝宝尿裤子。
使用年龄的区别
拉拉裤建议调皮的宝宝使用,因为穿脱不需要宝宝平躺在床上,有了拉拉裤就容易多了,外出不方便宝宝平躺的时候可以选择拉拉裤。低月龄的宝宝选择纸尿裤比较适合,因为他们便便的次数比较多,而且他们不会站立,失去了使用拉拉裤的意义,并且使用拉拉裤成分也会提高。
纸尿裤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涂抹油、膏
父母可以在市面上购买凡士林油、氧化锌软膏等尿疹膏,擦于宝宝的皮肤表面,配合着纸尿裤一起使用,让宝宝的肌肤不再潮湿。应当注意婴儿粉的使用,虽然婴儿粉可以使宝宝的皮肤干爽而且很舒适,但是一旦排泄后,婴儿粉会湿润,就不会再起作用。而大量使用婴儿粉的话,宝宝极有可能将其吸入,损害宝宝的健康,所以婴儿粉不适合这个年纪的宝宝,父母应当慎用。
2.准备好必须用品
在换上新纸尿裤时,建议提前将所有用品准备好,比如涂抹的膏或者油,干净的纸尿裤,软毛巾和温水等等。先将使用过的纸尿裤拿走,如发现宝宝排便,还需用温水和毛巾将宝宝的下半身清洗干净,洗不净时有必要使用温和型的肥皂清洗,然后擦干,涂上膏或者油,最后换上新的纸尿裤。
3.勤于更换纸尿裤
为了更好的保护宝宝皮肤,纸尿裤应该勤于更换。最好使用吸收量大、吸收效果好的产品,这样宝宝的皮肤才会干爽,才会更健康,而不会沾惹各种疾病。
4、纸尿裤多久换一次
纸尿裤方便好用,但也要注意更换的频率,保证宝宝的健康。根据相关的专家研究表明,各个年龄段宝宝纸尿裤的更换周期是不同的,应正确调整。
宝宝刚降临人世,他们的膀胱发育还不成熟,因此就难以长久存住尿液,所以要换得勤一些。一天之内更换差不多10次,特别在哺乳前后,孩子排便后,晚上睡眠前务必更换。
婴幼儿时期,可减少更换的次数,白天3个钟头一次,更年长一点的,4-6个钟头一次。夜间则1-2次适宜,以不影响宝宝睡觉为准。
5、纸尿裤选购技巧
外形
1.尺寸合乎宝宝身体大小
父母务必要根据宝宝的体形,挑选舒适又大小适宜的纸尿裤,购买时应严格注意包装盒外的尺寸表,因为纸尿裤的大小可能会因为不同的出厂厂家而不同。纸尿裤穿上后,宝宝能放开活动,腿和腰的地方不会被勒,能做到伸展和弯曲自如,以免在活动时,宝宝的下半身受限,不能活动开,而导致皮肤擦伤。
2.有针对性的防漏设计
刚换上去的纸尿裤,会因为宝宝的尿量过多,而增加了侧漏的可能,继而会使干净的衣物会变脏,也会引起宝宝的不舒适。有针对性防漏的纸尿裤在宝宝的大腿内侧和腰部会有连续的类似荷叶边的设计,它们互相折叠,这样一来,面积增大,在量过多时可以有效防止侧漏。
3.固定性能强
纸尿裤的两边胶水黏贴性能要强,可以贴紧纸尿裤,并且能在撕下后,可以二次黏贴,确保在宝宝活动范围很大时,依然不会侧移,掉落。
内在
1.纸尿裤要柔软、天然、护肤
由于婴儿的皮肤没有发育完全,很薄嫩,因此直接接触皮肤的纸尿裤表面包覆层务必要贴合,柔软,要注意腰身是否合身舒适,黏贴处是否牢固。
2.纸尿裤吸水量大
婴儿尿尿的频率很快,要购买吸水量大的纸尿裤,因为它具备很厉害的吸收能力,在宝宝排尿或是拉完粪便后后,可以最快速度地吸收尿液。
3.超强透气性
在宝宝排泄后,周围温度升高,倘若无法排出湿气和热气,就会导致皮肤的问题,例如痱子和尿布皮炎。因此,父母应选择PE薄膜为底布的纸尿裤,它热封性好,具有防潮性,透湿性小,既柔软又舒适,宝宝们的屁股也不会再湿湿的,会干爽舒适。
原文标题:纸尿裤和拉拉裤的区别(纸尿裤使用方法和选购技巧),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yyangsong.com/dianshangbaike/6620.html
免责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电商工坊」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